院系平台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这位浙大教授,三十年坚持在田间,工作做到极致,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18-09-03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油菜品种发展出现了新变化、新格局,浙江大学农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周伟军教授,三十几年如一日,就做这么一项工作,并把工作做到了极致。

他从油菜多用途拓展、育种目标聚合、基因组间杂种优势、人工合成多倍体、彩色油菜创制、油菜秸秆覆盖控草增效、低空遥感与机械化作业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升了油菜品质,拓展了油菜的综合利用途径,推动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计划。

坚持培育自有创新品种

创造性地采用芸薹属远缘杂交等分子聚合育种方法,创制了油菜人工合成种异源六倍体,并在黄籽高油份优质油菜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自主育成了一批“浙大系列”黄籽高油份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即“浙农大 601”“浙农大 605” (“高油 605”)、“浙大 619”“浙大 622”(含油量达 48.34%)、“浙大 630”(含油量达 49.21%)、“浙大 632”(含油量高达 49.35%)等系列优质、高产、抗病油菜新品种,并且还研发了含油量超过 50% 大关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系材料。在研究过程中,周伟军教授始终坚持良种与良法相配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已出版中英文教材、著作 10 部,以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20 余 篇(个人 H 指数 33),在油菜(Brassica napus)领域具有突出的影响力。

推广应用优质高产品种

“浙农大 605”自 1998 年育成以来(因其含油量当时最高、达 43.09%,属高油分油菜,专家建议改名为“高 油 605”)一直为生产上的油菜主推品种,每年仍有 30 多万亩的种植面积。新品种“浙大 619”“浙大 622”自 20092014 年育成以来一直双双入选浙江省农业主导品种,加上 2016 年育成的“浙大 630”,“浙大系列” 油菜新品种每年推广种植面积超过70 多万亩,在生产上广受欢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为油菜产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研发了“浙大系列”油菜新品种相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制了移栽高产栽培、免耕直播高产栽培等集成技术及高产栽培模式图。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移栽与收割等生产,并于2012年创浙江省农业吉尼斯油菜亩产新纪录(菜籽亩产达 242.5 公斤);2016 年,“浙大 619” 成功入选首届浙江省十大好品种。油菜秸秆覆盖控草增效、镉砷等重金属的生物整治、低空遥感与大数据开发利用以及彩色油菜花多用途品种创制与应用等一系列配套技术的综合研究利用,十分有利于整个油菜产业及其相关的观光休闲农业等的绿色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坚持服务广大基层

周伟军教授还担任全国作物高产创建专家指导团专家、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PI、浙江省农业生产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团队油菜组专家、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油菜首席专家、湖州市吴兴区粮油联盟油菜首席专家等,在油菜生产的重要时期与关键环节下乡进行现场指导。推动了“浙大系列”油菜品种以及多彩油菜在诸暨、上虞、临安、 桐庐、衢州、开化、龙游、兰溪、长兴、吴兴、鄞州、 象山、余姚、黄岩、临海、温州等地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并注重绿色安全生产栽培管理及高效天然原生态产品创建,实现了旅游发展与农业完美结合,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达到高产量、美生态、好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人物名片:

  周伟军,博士,日本宇都宫大学应用生物学博士后毕业,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油菜遗传育种与种子工程、生理生态与环境调控及安全农产品研究。历任浙江大学作物所副所长、农学系主任、农业试验站副站长。育成了浙农大601、高油605、浙大619、浙大622、浙大630等系列优质高产抗病油菜新品种,提出了作物高产生理与配套栽培技术体系。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杂交六倍体油菜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培养方法(专利号:ZL201110355698.5)”等10项,获省部级一、二等科技进步奖5项。兼任《植物生理学报》(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作物与牧草科学》(Crop and Pasture Science)副主编等4SCI期刊编委,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作物生理学组副组长、中国植保学会杂草学分会理事、浙江省作物学会理事等。应邀担任第六届国际杂草科学大会协调人,先后在英国、以色列、瑞典、德国、日本、美国等多家研究机构研修及工作6年,2014年度至今均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已培养国内外博士后、博士、硕士80余名。


来源: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原载《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