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引领

15位建工人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时间:2019-10-16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我院15名教师获此殊荣,其中国家级表彰奖励者11名,离退休干部4名。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攻坚克难、潜心钻研、勇于创新;他们,与共和国风雨同舟,为热爱的教学科研事业奉献了最美好的年华岁月!

   9月27日,建工学院党委在建工之家召开“庆祝建国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暨高端人才座谈会”,向这些获得纪念章的教师代表致以崇高敬意。仪式由学院副院长朱斌教授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刘峥嵘亲自向获得表彰的教师代表颁发纪念章。在场的老师和同学纷纷拍照,记录下这美妙的一刻,获奖教师代表捧着沉甸甸的荣誉,脸上是谦逊的笑容;青年老师双手为他们送上花束,崇拜和尊敬的感情溢于言表。


   六位来到现场的国家级表彰获得者在热烈的气氛中,围绕“初心”和“使命”作主题发言。

   董石麟院士首先发言,他回忆道,当年杭州解放的时候就读于杭高,那时候他便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解放前的两周,同学们齐聚在学校大礼堂听秘密广播的宣传节目,大家激动的唱着《解放区的天》。后来,考上大学的董老,又接着被国家派往苏联学习。一直以来,董老都致力于空间结构方面的研究。他激动且诚挚地说道,从1956年至今的六十多年时间里,不论在学校、在苏联进修,还是后来到浙大从事教学工作,我都一直在研究空间结构。我把空间结构当成一个终身奋斗的事业。它在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我国已经成为空间结构的大国,而下一步,我和我的团队使命就是进一步致力空间结构的发展,向空间结构强国迈进。


   徐世烺教授动情地说道,“我的大多数成果都是这十年间在浙大取得的”。关于混凝土结构裂缝,徐教授问了自己两个问题:混凝土为什么开裂和如何让它不开裂?也是在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他收获了两个国家奖的表彰。徐教授还意味深长地寄语在座青年教师,要将老一辈的精神传承下去,更好实现科技强国。当前贸易战等国家间的较量,其核心离不开科学技术水平的比拼,身在高校的我们,要义不容辞,冲锋陷阵,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建设我们更加强大的祖国。

   同样从事混凝土研究的金伟良教授也发表了感言。他回忆道,当他来浙大执教的时候,关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全国范围内才刚刚兴起,浙大更是从零开始。一路发展下来,浙大可谓走在前列,硕果累累:召开了第一次国内和国际范围内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学术会议;国内第一个取得关于混凝土耐久性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他希望,未来致力于保证混凝土结构在全寿命周期内更长久、更持续的性能体现。

   刘国华教授讲到,科研是一件重在积累的事情,以一颗“纯粹”的初心慢慢积累,才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刻。他也强调到,学术环境的改善要从自己做起,每个身处其中的科研学者都是重要的一份子,要拒绝一边抱怨一边随波逐流的消极态度。

   童根树教授主要致力于钢结构的研究。作为考入浙江大学的老三届,他激动的说道,我的工作是有限的,学生们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的很多想法和成果,是优秀的浙大学子们与我一起完成的。

   院长罗尧治教授谈到,土木学科未入选上一流学科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希望在即将到来的下一轮评估中,大家能齐心协力,传承前辈们的优良品质,共创建工学院更好未来。


15位建国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名单:

国家级表彰奖励者:

董石麟、龚晓南、陈云敏、潘秋元、徐世烺、金伟良、童根树、刘国华、罗尧治、詹良通、李庆华

离退休干部:解梅容,李翼祺,沙惠文,林国铮


来源:建工学院